獲利超越國泰世華、外幣存款贏過兆豐,中信銀曾經連國內十大都排不進去,去年竟大賺300多億,站上全台銀行業第一。在金控大環境不好的時刻,它為何特別亮眼?
去年對很多金控都是難熬的一年,但對中信金控總經理陳佳文來說,卻是雙喜臨門。
一方面中信銀行稅後純益大賺371億,是台灣最賺錢的銀行,較第二名的國泰世華,足足賺贏逾百億;另一方面,中信銀的外幣存款超越公股行庫兆豐,「我很驚訝,還叫同仁多確認幾次,」陳佳文說。
前進海外,避戰國內殺價市場
中信銀的優勢與別人不同。陳佳文接受《天下》訪問時,身後是已故老董事長辜濓松的一幀巨照,中信銀能後發先至,跟辜濓松很有關係。
當年,辜濓松喊出要當全球華人的銀行,利用自身無任所大使的身分,幫中信拿下多個海外市場的銀行執照,如今加拿大、美國、印尼、印度、菲律賓、香港等據點,都成立逾20年。
「台灣一個土地廠房融資,至少十幾家銀行在報價,如果去海外,競爭至少少掉三分之二,」陳佳文解釋。
他回想,跟外商、大銀行相比,一開始,中信根本不敢想國內大企業的生意。一方面企業要的額度,中信給不起,另一方面,小銀行的資金成本高,中信也沒本錢跟大銀行殺價競爭。
因此,中信銀開門第一天,就鎖定台商。過去30年,海外台商羽翼漸滿,中信銀跟著客戶一起長大。亞洲最大家具業者震興集團,就是中信客戶之一。
「很多傳產很強,只是沒上市或不在台灣製造,」陳佳文說,「如果把台商加起來,做鞋、做家具、做腳踏車的,每個規模可能都是世界第一,」陳佳文說。台商成了中信銀的底氣,去年,企金對銀行貢獻,已超越個金。
抓緊台商,大賺活存利差
去年中信每一季的利差,都較業界平均高出6、70個基點。「活存帳戶是企業拿來做資金調度,不會在乎利息,它願意把錢放在你這裡,表示跟你往來最方便、最不受干擾,就表示你是它最重要的銀行,」中信銀企金業務可說是陳佳文一手從襁褓拉拔大,口氣中滿是驕傲。
中信金獨董、中興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楊聲勇觀察,跟前金控總經理吳一揆不同,陳佳文出身銀行,更強調銀行的基本功,靠信任、服務和基礎建設賺錢。
但站上台灣最大也最賺錢的銀行,中信不無挑戰。相較其他市場,台灣的銀行業太競爭,含中信在內的國內前三大銀行總資產,僅佔本國銀行總資產約24%,遠低於香港的六成、新加坡的八成、澳洲的近七成。
挑戰:在台灣壯大規模的難度
陳佳文不諱言,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銀行,必須要有堅強的母國市場支援。因此,他不放棄尋找併購標的,並且將重心放在中小企業放款。過去兩年,中小企業部門人數成長約一成,達逾200人。
中信為了後發先至,靠數位力突圍。譬如開發遠端視訊訪廠技術,降低銀行的成本,貸款給偏鄉中小企業等。
30年磨一劍,從當年行員騎著偉士牌,上街招攬存款,如今台商巨富都是座上賓,中信不只要當國內最大銀行,還要當最有競爭力的銀行,持續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