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報 / 記者何醒邦
疫情衝擊始終未除,全球大塞港成為新常態,海運缺艙位、缺船隻、缺貨櫃、缺工人的「四缺」情形日益嚴重,導致供應鏈大亂,斷鏈風險也逐步擴大,已從晶片、半導體、電子零件,一路延伸到食衣住行上,例如大家熟悉的麥當勞「薯餅」,就曾一度卡在海上、從菜單上消失。這還不是最嚴重的,從現在開始,受牽連的商品將更廣,從家裡附近餐廳的食材、到精品服飾、進口車,甚至蓋房子所需的高級建材或相關家具廚具,都恐缺貨或漲價。
四缺導致大塞港 消費者做好漲價心理準備
「我4個月前訂購一組沙發,錢都付一半了,現在還沒收到,可能年底都還收不到。」說這話的是67歲的台驊集團董事長顏益財。台驊為陸海空貨物承攬業龍頭,是介於航商與客戶的中間人,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務,縱橫海運40年的顏益財直呼,「這輩子第一次看到塞港這麼嚴重」,他簡單解釋,「就是疫情引發的供需失衡」,供給面太少、使運能降低,但需求變得更強勁。他預期至少到明年春天都還是塞,運價也會維持在高檔,消費者要有心理準備,有些東西買不到或漲價。
留言列表